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
分类:法学论文 时间:(2022-04-01 07:28) 点击:532 |
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河南首鼎律师事务所 张文胜 【内容摘要】绿色金融代表着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然而,在我国绿色金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绿色金融融资规模小、金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分析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为我国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引言 绿色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投融资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增加,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实现绿色增长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绿色金融机制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目前新能源车企急需解决的“卡脖子”难题。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加速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还能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打通光伏、电池、半导体等核心技术的上档升级,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强大的产业链,不仅能够开发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内需,还可能成为提振经济的核心引擎。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大幅度下降,新能源车企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强化企业融资效率,进一步加强市场投资者信心。与此同时,资金短缺是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绿色金融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一、绿色金融发展概述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日常业务中,是金融部门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提供的金融服务。 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起步晚,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其发展情况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探究绿色金融发展应从管理机制以及发展道路等方面入手,考察绿色金融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分析国家政策、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条件,得出发展绿色金融,能达到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作用。分析地方政策以及金融发展实际,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推行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提升行业影响力,为产业结构优化奠定良好条件。影响绿色金融发展的因素来自诸多方面,有关影响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金融需求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说理论更倾向于理论性的定性分析。在绿色金融发展阶段,做好可持续能源、环境建设、环境修复的目标,节约应用资源并使用绿色产品,在绿色发展阶段基建、可再生资源、污染治理、产品审核等等,需要在政府引导之下,扩大绿色金融服务范围,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量。现如今我国诸多学者,对绿色金融市场有深入性地研究,也认识到绿色金融对经济建设的关键影响,但学界的研究很少会聚焦金融行业的需要。多数研究成果是全国通用性的方案的设定,对某一个区域进行定量分析,相关的研究不充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会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而西部地区会因为地质条件,导致在生态环境建设阶段,需要诸多的资金投入。 绿色金融发展阶段,能够推动技术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虽然在绿色项目开发与研究阶段,会出现投资高、风险大的特征,但是如果技术研究成功,将会对科技进步带来重要的影响。绿色金融能够创新金融产品,为绿色研发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此时技术发展进步,能够给经济的增长创造有利条件。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障社会效益,企业也要积极探索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金融系统建设之后,为了给金融系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条件,需要约定贷款的投向,并将交易成本等进行控制,此时储蓄投资转化的功能由此展现。为有效控制交易成本,金融系统可以利用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根据金融市场的动向,将差异化的利率浮动、准入门槛等建立,实现资金投入倾斜的目标。 二、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有限 首先,以绿色信贷为例,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实践的主要工具,但绿色信贷产品种类单一,缺少特色化绿色信贷产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往往因缺乏抵押担保,而无法及时融资。 其次,碳金融市场的机制尚不健全,结构层面不够完善。我国碳金融市场主要以碳排放权交易初级产品为主,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目前处于空缺状态,无法满足新能源车企对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多元服务需求。 再次,我国已进入共享经济时代,绿色租赁能够助力共享经济的发展、盘活共享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目前绿色租赁广泛应用于绿色出行,例如建信租赁通过与比亚迪合作,已完成超过一万辆新能源公交车的投放使用。但目前绿色租赁业务品种单一,在发挥融资功能方面与传统的银行信贷类似,缺少适合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显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协同效应弱,限制了企业绿色金融的融资渠道。 2.绿色金融发展缺乏相应的配套资源 当下绿色金融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缺乏相应的配套资源。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存在投资回报期长、持续投入资金量大等特点,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融资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专门性绿色金融人才规模较小,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法规缺乏深入了解,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缺乏前瞻性和专业性判断,导致一些优质项目难以落地。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逐步向龙头上市企业集聚,但大多数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项目中缺乏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企业环境信息的不充分,不利于专业人员运用各种绿色金融融资工具将更多的资金引导向绿色企业,减少对高污染企业的投资。 3.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能够提高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意识,然而目前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依旧并存着自愿原则,极少数企业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对小微企业而言则更难获取其环境信息,且信息披露存在着一定的重视数量而忽略质量的问题,大部分企业都选择披露正面信息,回避负面信息,以至于难以确保其信息的有效性与及时性。由于环境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财务风险更大,导致大多数银行并不愿意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缺乏沟通,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及金融风险,甚至可能对绿色金融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三、绿色金融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解决 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部门紧密协调,制定符合我国当前绿色金融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政策,营造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机构关于绿色服务的认知水平,使绿色金融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衔接起来,从而建立起完备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1.加大绿色金融的融资力度 加快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加大绿色金融的融资力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商业银行应完善绿色信贷评估体系,借鉴国外绿色信贷的先进经验和赤道原则,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污染控制标准,为优化绿色信贷的评估方式和增加绿色信贷的供给打下基础。其次,监管部门应不断完善绿色债券发行标准。当下亟须建立一套统一的绿色债券识别标准,降低绿色债券识别和确认成本,拓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资渠道,运用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扩大绿色金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资规模,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推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 一是重视绿色保险业务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绿色保险产品。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征,分产业链的不同阶段推出针对性的绿色保险产品。例如,对上游电池厂商制定锂电池污染险、对下游整车制造商制定车辆质量安全险等。二是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了降低碳金融所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单独成立专业部门来负责监管碳金融交易和相关的业务,将碳金融交易进一步开发成碳现货、期货等金融工具。在碳交易的各个环节中,金融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开发管理碳资产,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降低碳金融带来的风险。三是拓展绿色租赁的服务范围和模式,重点打造适合中小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绿色租赁项目,同时改变传统的主要向成熟的大企业提供绿色租赁服务的模式。总之,金融机构需要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可抵押物不足的难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要想实现资金真正流入到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利的行业中,就必须在银行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针对企业的环保信息建立起专业的金融信息数据库,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将企业的融资能力与环保责任连接起来,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积极性。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认证机制的速度,通过指定的第三方机构对绿色金融经营主体进行环保审查以及风险评估,帮助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企业形成准确的判断。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实现绿色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企业贷款金额的有效发放。各个金融机构以及绿色金融企业应当及时的了解政府所出台的各项政策,并且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做法。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并且建立起绿色信贷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只有对绿色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对绿色产业的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准确的分析,从而决定是否要为该企业发放贷款,而且可为促进当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不仅能有效防范绿色信贷风险的产生,还能引导资金流向真正有用之处,推动绿色资源更多得投向环境友好型企业,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健全绿色金融配套资源建设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接受绿色金融的助力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方面,完善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环境表现,还可以为资本市场开发绿色债券指数以及相关产品等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具体实施上,首先应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其次,由证监会以及交易所明确上市公司关键信息披露的内容,例如主要污染排放指标、废旧电池的处理流程等;再次,发挥好金融机构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培养绿色金融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绿色业务的培训和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包括国际成熟的绿色金融知识和经验、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金融等方面的系列政策文件、相关法律知识,提升整体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为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完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 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建设,首先要保障精准性、有效性。提升精准性地方法,就是明确绿色金融的内涵特点,不能违背绿色金融的核心要求,确保价值取向的合理性,优化管理理念。其次要保障独立性,就是在评价体系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将评价过程的独立性提升,不同的评价环节出现相互牵制的情形,如果评价环节冲突或重叠,则需要使用技术处理方案。其次要将易得性提升,就是在评价过程中会依据各种数据信息,要将数据信息的易得性提升,并且数据信息来源渠道也安全可靠,能全方位的获得有效数据信息。有关于评价体系可持续性的要求,则是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评价管理,要将数据信息持续性的采集,实现全过程的评价管理。 结束语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汽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逐渐取代购买需求,融资租赁业务与新能源市场仍然蕴藏较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充电桩、换电瓶等新能源汽车售后和汽车衍生消费将成为汽车金融的主要增长点。汽车金融公司应及时研究把握新能源产业和消费趋势的变化,精准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细分市场需求,借助科技赋能业务创新转型。 参考文献: [1]王凤荣,王康仕.绿色金融的内涵演进,发展模式与推进路径——基于绿色转型视角[J].理论学刊,2018(03):61-68. [2]彭珊.基于金融功能视角的绿色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9(07):92-96. [3]陈昱燃,熊德平.基于政府和金融机构视角下的资源转型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11):54-61. [4]王震坡,黎小慧,孙逢春.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0,40(01):1-10. [5]郑雨嘉.绿色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2):82-83.
该文章已同步到:
|